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二日清晨,天光尚未完全驱散泥螺巷的薄雾,小院内一片宁静。
张顺义已如同往日般起身,净手之后,走到正屋那三块牌位前。
供桌上的香炉里,昨日插上的线香早已燃尽,只馀下一小撮灰白的香灰。
他取出新的线香,就着油灯点燃,躬敬地插入炉中。
青烟袅袅升起,带着淡淡的檀香气味,在这破旧的小院中盘旋、散开。
他随后在蒲团上盘膝坐下,闭上双眼,摒除杂念,心中默念《清静经》:“夫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;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……”
低沉而清淅的诵经声在寂静的屋中回荡,与他自身的呼吸渐渐合一,缓缓入定。
一个时辰的光景就在这宁静的持诵中悄然流逝。
当他再次睁开眼时,昨日的疲惫与杂思仿佛已被经文涤荡一空,眼神变得清澈而平和。
做完早课,他起身走向侧屋。
陈远依旧昏迷着,但脸色已不再是昨日的惨白,反而透出些许红润,呼吸悠长而平稳。
张顺义小心地揭开被子,检查他身上的伤口,只见那些深可见骨的创伤处,肌肉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微微蠕动、收口,结上了一层薄薄的血痂。
禾山宗伤药与那枚小还丹的残存药力,正在这少年体内持续发挥着作用。
见此情形,张顺义彻底放下心来。
他去巷口买了些热腾腾的包子和米粥回来,简单用了早饭。
饭后,他并未急于开始炼制白骨七杀剑,而是抱着昨日从“书林”买回的那一摞书,回到了正屋。
他将供桌下的角落简单清理出一块地方,席地而坐,先将那几本术语解析摊开查看,胡乱阅读一遍,略作记忆。
再将三本精心挑选的武功秘籍——《暗器辑录》、《擒龙控鹤手》、《混元劲》——在面前一字排开。
他深吸一口气,先是如同啃读道经一般,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起来。
秘籍中果然充斥着大量凡间武学的术语:经脉、窍穴、内力运行、发力技巧、听劲、化劲……
这些与修仙功法似是而非的概念,初看时只觉得繁杂无比,甚至有些粗陋,但在秘籍里又好象掌握了宇宙至理,练成之后威力无穷。
可惜张顺义知道,这不过是作者见识不足,无法想象没看到的事罢了。
虽然不可尽信,但他也看得极为认真,不求试图理解其背后的逻辑,而是不做遗漏。
遇到晦涩难通之处,他便停下来,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,或是看着镜中的自己,在映射的位置标注、按捏感受。
花了近一个时辰,他才将这三本秘籍的文本部分连同那些粗糙的图解大致通读了一遍,脑子里塞满了各种“气沉丹田”、“力发于踵”、“曲中求直”之类的要诀。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……”张顺义喃喃自语。
他深知光是看懂远远不够,身体并未记住分毫。
他重新调整坐姿,再次五心朝天,缓缓闭上双眼。
这一次,他并非诵念《清静经》,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识海,引导亲爱的“统子哥”。
意念微动,那面唯有他能见的灰白色面板果然如期浮现,冰冷而寂静。
他将关于三门武功的所有文本、图象信息,以及自己理解(或未能理解)的要点,如同投喂材料一般,尽数“传递”过去。
起初,面板毫无反应。
但数息之后,其上开始流淌过瀑布般难以辨识的细微符文。
紧接着,面板中央局域光线扭曲,逐渐凝聚成三个极其模糊、由淡淡灰线构成的人形轮廓。
第一个轮廓开始动了起来,演练的正是《混元劲》的桩功。
动作缓慢而沉稳,每一个姿势都似乎蕴含着某种独特的韵律,重心转移,呼吸配合,肌肉的松紧变化……虽无详细解说,但那动态的影象却比书上的静态图画详细细致了百倍。
第二个轮廓则演示起《擒龙控鹤手》,指掌翻飞,擒拿锁扣,动作精妙而凶狠,对关节、窍穴的攻击精准无比,偶尔还会劈出一掌,仿真那“劲力集成”、“内气外放”的效果,虽然灰线构成的“气”显得虚无缥缈,却也淡淡的维持一人高的手掌样貌。
第三个轮廓专注于《暗器辑录》,手法变幻莫测,投、甩、弹、射……各种发力技巧和时机把握,在动态演示下变得直观起来。
这三个灰线人影就在面板上无声地、循环往复地演练着。
张顺义的心神完全沉浸其中,贪婪地记忆、模仿、理解着每一个细节。
他自身的肌肉甚至开始产生微弱的同步颤动,仿佛也在跟着练习。
不知过了多久,也许只是一炷香,也许是半个时辰。灰线人影的演练骤然停止。
面板上所有的影象如潮水般退去,最终只留下一行简洁冰冷的灰色文本反馈:
‘玩家:张顺义’
‘状态:健康’
‘源能点数:10’
看着这行字,张顺义缓缓睁开眼,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与兴奋。
他站起身,下意识地按照方才“看”到的《混元劲》起手式,缓缓摆开了一个架势。
动作虽略显生涩,却已然有了一丝沉稳的韵味。
缓缓运转,跟随镜中影象打完全套,长长吐出一口浊气。
张顺义默默地想着:‘之前掐诀念咒,观想施法,终究有些不明所以,灵气仿真《五鬼搬运咒》也困于灵气仅有一丝,不够腾挪。’
‘武功倒是好入门的紧,药浴食补在近仙城更是便宜。如此最近修心静气倒是可以先练着,调理好身体,也先试试掌控内力劲气的,运转全身到底是什么感受’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