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3章 皇帝的怀疑与审视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秦桧府邸的查抄工作仍在继续,一箱箱记载着结党营私、贪墨受贿的账本、书信被运出,昔日门庭若市的太师府如今被禁军团团围住,如同一个被剖开的毒瘤,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。朝堂之上,针对秦党余孽的清算正如火如荼,往日依附秦桧的官员或入狱,或贬谪,或战战兢兢地等待着未知的命运。
然而,在这表面雷厉风行的肃清之下,端坐于龙椅之上的皇帝,内心却远不如他表现出来的那般平静与决绝。秦桧的覆灭,非但没有带来预期的掌控感,反而在他心中投下了更深、更复杂的阴影。
御书房内,熏香袅袅,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压抑。皇帝摒退了左右,独自一人站在那扇可以俯瞰部分宫城的雕花木窗前。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温润的玉佩——并非霍云那枚,而是皇室传承之物。目光看似落在远处巍峨的宫殿飞檐上,实则没有焦点,只有一片沉沉的思虑。
秦桧玩弄“秩序”之力,最终引火烧身,这证明了他并非天命所归,其言行皆是谎言。这一点,皇帝已然确信。但……这并不能证明那“秩序”之力本身是善意的,或者是不存在的。
恰恰相反,秦桧的结局,像是一则血淋淋的警示寓言,告诉皇帝,这世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凌驾于凡俗权力之上、无法理解、无法掌控的恐怖力量。秦桧试图利用它,失败了,化作了灰白塑像。那么……霍云呢?
这个念头如同毒蛇,悄然钻入皇帝的心底,盘踞不去。
霍云在北境使用的“幻象”破敌,当真只是什么古籍记载的皮影戏法?那笼罩龙城、令北蛮顷刻崩溃的“百万雄师”,那响彻灵魂的诡异乐曲,其威能远超常人想象,与那灰白领域的力量,在“超越凡俗”这一点上,何其相似!
还有那个昏迷不醒的李文渊。此人行事更是诡奇难测,种种闻所未闻的手段,与霍云关系匪浅。秦桧一直指认他们是“混沌”,是“妖人”。虽然秦桧是别有用心的污蔑,但……空穴来风,未必无因。
如今秦桧已倒,霍云声望如日中天,手握重兵,又与那身怀异术的李文渊牵扯极深。他……会不会是下一个试图触碰、甚至已经触碰了那禁忌力量的人?
皇帝回想起霍云在朝堂上的表现,冷峻,沉稳,面对秦桧一党的构陷步步为营,最终借势将其彻底扳倒。这份心机,这份隐忍,这份对时机的精准把握,真的仅仅源于沙场磨砺和政斗智慧吗?在那平静的表面之下,是否也隐藏着与某种非凡力量的联系?
他甚至想到了那短暂出现的“秩序”凝滞。为何偏偏在秦党崩溃的关键时刻出现?是巧合?还是……某种力量在暗中干预,确保秦桧的覆灭?如果真是干预,那操控这力量的存在,其目的又是什么?是乐于见到秦桧倒台,还是……在为霍云扫清障碍?
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,便会在权力的土壤中疯狂滋生。
皇帝的目光变得锐利而冰冷。他不能再像信任(或者说利用)秦桧那样,去对待霍云。秦桧不过是个贪婪的蠢货,而霍云,是一头真正拥有利爪和獠牙的猛虎,并且,这头猛虎可能还掌握着凡人无法理解的力量。
他必须重新审视霍云,审视他与李文渊的关系,审视他们背后可能隐藏的秘密。
“传旨,”皇帝没有回头,声音低沉地吩咐侍立在门外的内侍,“武安侯霍云,平定北境,肃清奸佞,功在社稷。赐御酒十坛,东海明珠一斛,另……加封其母为一品诰命夫人,享双俸。”
恩赏依旧厚重,甚至比之前更加荣耀。这是帝王心术,在怀疑滋生的同时,先用浩荡皇恩将其稳住,将其高高架起。
“另,”皇帝顿了顿,语气平淡无波,“着霍云即日呈报北境详务,尤其是龙城之战前后,军中异士能人之功过赏罚,一应细节,不得遗漏。还有……那位仍在落鹰涧养病的李文渊李爱卿,朕心甚念,着太医院选派精干御医,携宫中珍稀药材,前往探视,详查病情,务求……悉心诊治,早日康复。”
前一道命令,是试探,是要摸清霍云在北境到底藏了多少“非常规”的底牌。后一道命令,更是直指核心——以关怀之名,行探查之实。他要弄清楚,那个昏迷的李文渊,究竟是何方神圣,他身上的“病”,又到底是什么!
内侍恭敬领旨而去。
皇帝缓缓转过身,看向御案上那堆积如山的、关于秦党罪证的奏章,眼神幽深。
扳倒一个秦桧,不过是清除了一个试图窃取神火的盗贼。但神火本身依旧在燃烧,并且,可能已经有了新的、更加危险的觊觎者。
他对霍云的怀疑与审视,并非源于个人好恶,而是源于帝王对任何可能威胁到绝对统治权、乃至这个世界根本秩序的力量的本能警惕。在“主神系统”那冰冷的阴影之外,霍云与李文渊,这两个与“非常理”力量紧密相关的人,已然成为了他心中新的、需要时刻警惕与揣摩的谜团。
朝堂的尘埃渐渐落定,但权力的棋盘上,无形的硝烟再次升起。皇帝与霍云之间,那层因共同敌人秦桧而暂时掩盖的猜忌与隔阂,随着秦桧的倒台,非但没有消散,反而变得更加深刻和复杂。而这一切,都发生在那个真正灭世威胁的阴影之下,使得未来的局势,更加扑朔迷离,危机四伏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